形态描述
兵蚁 头部草黄色,上颚黑褐,前胸背板黄白,腹部白色。头部稀生着毛,腹部参差密布着长短不齐的毛。
头扁筒形,两侧平行,后侧角圆形,后缘略向后方弓出。由侧面看,头顶略隆,在离前端1/5处开始向前方形成斜坡。额顶中央离前端1/5处有一短的横槽或凹坑,囟即位于此槽中。槽的左右边各有一根横生的毛,左右对生交叉。在此短横槽之前有一觅浅的槽直伸到头的前端。上颚长弯不对称,左上颚尖端弯曲如钩状。右上颚略短而直,前端变尖。左上颚基部有一齿。右上颚的相对部位有一缺刻。上唇长条形,白色半透明,前缘成凹半圆形,两侧角向前延伸成针状。触角14节。各节成短柱状,第4节约等于第2节,短于第3节,以后几节逐渐加长,第9节起开始减短。前胸背板的前半部如直立的半圆形,后半部的侧缘及后缘连成半圆形,前缘及后缘中央皆有缺刻或无刻。中胸背板狭于前胸背板。后胸背板约与前胸背板等宽。
有翅成虫 头棕褐色,胸、腹棕黄色,翅棕黄色,但翅脉为棕褐色。头、体密被短毛,翅面也生有均匀的短毛。
头为宽卵形。单眼椭圆,雄虫单眼与复眼的距离约相当于单眼本身的宽度,雌虫单眼与复眼距离短于单眼本身的宽度。后唇基略隆起,后缘略向后方弯曲,长度约相当于宽度的1/3,颜色较淡于头顶部分。囟大,隆起如表面,位于头顶部的中央。触角有15节,第3节稍短于第2、4节。前胸背板呈元宝形,前缘中部直,侧角秃钝,略向前侧方突出,前缘及后缘中央的缺刻皆不明显。前翅鳞大于后翅鳞。前翅翅脉:Rs伸达翅尖,无分支;M于肩缝处独立伸出,其延伸路线距离Cu较近于Rs,后端有3、4个分支达于翅尖;Cu有10个左右的分支。后翅翅脉:M于肩缝处与Rs聚合伸出,以后分离,翅脉其余形势同前翅(图465)。
工蚁 头淡黄色,腹部灰白色。头圆形,在触角窝处略扩展。后唇基显著隆起,长稍短于宽之半。囟呈球面状隆起。触角14节,第3、4节短于第2节。腹部膨大橄榄形。头长至上唇尖1.47—1.50mm,头宽1.09-一1.13mm,前胸背板宽0.70mm。
头扁筒形,两侧平行,后侧角圆形,后缘略向后方弓出。由侧面看,头顶略隆,在离前端1/5处开始向前方形成斜坡。额顶中央离前端1/5处有一短的横槽或凹坑,囟即位于此槽中。槽的左右边各有一根横生的毛,左右对生交叉。在此短横槽之前有一觅浅的槽直伸到头的前端。上颚长弯不对称,左上颚尖端弯曲如钩状。右上颚略短而直,前端变尖。左上颚基部有一齿。右上颚的相对部位有一缺刻。上唇长条形,白色半透明,前缘成凹半圆形,两侧角向前延伸成针状。触角14节。各节成短柱状,第4节约等于第2节,短于第3节,以后几节逐渐加长,第9节起开始减短。前胸背板的前半部如直立的半圆形,后半部的侧缘及后缘连成半圆形,前缘及后缘中央皆有缺刻或无刻。中胸背板狭于前胸背板。后胸背板约与前胸背板等宽。
有翅成虫 头棕褐色,胸、腹棕黄色,翅棕黄色,但翅脉为棕褐色。头、体密被短毛,翅面也生有均匀的短毛。
头为宽卵形。单眼椭圆,雄虫单眼与复眼的距离约相当于单眼本身的宽度,雌虫单眼与复眼距离短于单眼本身的宽度。后唇基略隆起,后缘略向后方弯曲,长度约相当于宽度的1/3,颜色较淡于头顶部分。囟大,隆起如表面,位于头顶部的中央。触角有15节,第3节稍短于第2、4节。前胸背板呈元宝形,前缘中部直,侧角秃钝,略向前侧方突出,前缘及后缘中央的缺刻皆不明显。前翅鳞大于后翅鳞。前翅翅脉:Rs伸达翅尖,无分支;M于肩缝处独立伸出,其延伸路线距离Cu较近于Rs,后端有3、4个分支达于翅尖;Cu有10个左右的分支。后翅翅脉:M于肩缝处与Rs聚合伸出,以后分离,翅脉其余形势同前翅(图465)。
工蚁 头淡黄色,腹部灰白色。头圆形,在触角窝处略扩展。后唇基显著隆起,长稍短于宽之半。囟呈球面状隆起。触角14节,第3、4节短于第2节。腹部膨大橄榄形。头长至上唇尖1.47—1.50mm,头宽1.09-一1.13mm,前胸背板宽0.70mm。
生境信息
国内分布
分布 福建(福州、和溪、建瓯、南平)、广东(汕头、韶关、湛江)、海南(琼山)、云南(盈江、思茅、屏边、金平猛喇390、450、500、580m)。